明牌效應 讓頭獎從缺 | ![]() |
本報記者吳雯雯
「四十二選六」的樂透彩首度登台,依數學機率來估算,平均每投注五百二十四萬張彩券,應可產生一名頭獎得主。但首期樂透彩累計投注張數高達一千五百五十二萬多張,本可產生三名頭獎得主,結果高達一點三六億元的首期樂透彩得主卻「從缺」,若問原因,應該是「明牌效應」作祟,使頭獎摃龜。
樂透引爆全島投注熱潮,各式明牌也應運而生,不管鄉野小廟眾神的指示、或是標榜以電腦分析程式來選號,還是專走新聞八卦路線,舉凡名人緋聞、新閣揆的生辰八字,處處有明牌。
以首期樂透彩投注高達一千五百多萬注,頭獎還是從缺的情形來看,顯示在明牌效應發燒下,下注者的選號傾向過於極端,結果人人爭相下注,結果卻無人中頭獎。
北銀強調,樂透彩純屬概率的機會遊戲,每個號碼中獎的機率都是一樣的;而由國外樂透的中獎經驗來看,與其挖空心思想明牌,不如交給電腦快選(QP)還比較容易中頭獎。
像是去年八月威力球獎金額曾累積到兩億九千五百萬美元,為樂透史上第三高彩金,結果由四人平分,一人可得七千三百多萬美元,其中三人是電腦選號。
其中一名中獎人愛德華茲說,「事實上,不是我在選號碼,而是號碼在選我」,可說是一語中的──中頭獎是天意,人算不如天算,想中大獎者,一切還是交給電腦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