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張北溥 比畫會聚羲之堂
1999.10.07
中國時報 藝文
藝壇「南張北溥」
並列近代水墨大師張大千與溥心畬之說,始於
三○年代中,六十多年後的今天仍在華人藝術
界流傳。台北羲之堂邀集台灣及海外十多位收
藏家的張大千與溥心畬畫作,推出「南張北溥
藏珍集萃」特展,其中不乏重要收藏家私人收 藏品參與。
「南張北溥藏珍集萃」共展出四十一件張大 千作品以及三十三件溥心畬作品,提供展品收 藏家包括以收藏張大千知名的廣達電子林百里 、世華銀行副董事長李海天、前中央通訊社社 長黃天才、收藏家嚴雋泰、林木和、旅美收藏 家鄧世勤等人。其中尤以林百里提供十三件張 大千的畫作最多。而提供溥心畬畫作則是每位 收藏家數量相當平均。
曾協助策劃故宮「張大千的世界」大展的羲 之堂負責人陳筱君表示,之前故宮「張大千的 世界」呈現大規模張大千繪畫,引起國內觀眾 矚目,不過也有些遺珠之憾,這次希望能夠藉 著特展,將更多張大千精彩作品呈現出來。
張大千與溥心畬的畫風,前者氣勢磅礡,後 者精緻秀雅。但兩位大師在繪畫上都是山水、 花卉、人物皆精的好手,也都相當多產。在這 次私人收藏品的特展中,有些相當 特殊的作品,也有不少購自國際拍賣場的高價 作品。最特殊的應是溥心畬的「江千秋靄圖」 及張大千「黃海舊遊」這一對小卷﹝下幅展示 ﹞, 是一九三 五年時兩位畫家為張學良將軍軍需處長沈百茀 所畫的,除了兩件手卷尺寸相同,溥心畬與張 大千二人更互為引首,相當可貴。
張大千書畫收藏展出至十月二十五日;溥心 畬書畫則自十一月五日展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另有四場專題演講請洽 TEL: 02-27068758
兩幅皆為手卷,僅只卷首呈現,〈黃海舊遊〉收錄於大師作品精選光碟中。
書畫藏家追逐張大千、溥心畬作品
〈典藏藝術雜誌〉1999/10
林木和、林百里爭逐張大千作品《林黛》
這次「張大千書畫珍藏展」,共有四十一件作品參展,其中廿八件是台灣收藏家提供,也有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藏家,陳筱君不掩欣喜的神色說:「此次展覽,囊括了傳統工筆、寫意、人物、山水、走獸等題材,作品全都到齊了。」一圓陳筱君去年在故宮籌辦「張大千的世界」百年紀念大展的殘夢。
在四十一件作品中,《廬山高》、《綠樹濃蔭》《巫峽雲帆》是相當重要的作品,後兩者著錄於史博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張大千作品選集
〉第一輯之中,前者則刊載於香港東方學會一九六七年出版的〈張大千畫集〉之中。其中還有數件作品是在過去幾年間,由國際拍賣場上高價競標而得的。如《李杜聯吟圖》,這件張大千於一九四八年所作的細筆之作,是張大千在故鄉得見唐孫位《高逸圖》之後一個月完成的創作,舊藏為大千門人李喬峰,張大千廣泛學習傳統名家筆墨之長,借用古人的成稿,激發他的畫興,此作在筆墨線條上則更為精練,九八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預估價為七○至九○萬港幣,在現場藏家的競標之下,最後以一三四萬港幣成交。
同一場拍賣中,另一件作品《秋蘭》【左圖】,則是創下張大千小尺幅作品的天價。這件完成於一九四九年,畫作只有四六乘以七一一公分的設色工筆精品,畫面脫俗清新,葉面線條轉折處的明暗處理高妙,這件作品原藏於英國倫敦經營餐廳的楊子康,楊子康是拍賣會上的常客,本身有張大千及李可染的收藏,這件作品最後以高於低預估價四倍的五九.二萬港幣成交,《李杜聯吟圖》【下圖】同為台灣收藏家林百里收藏。
另一件作於一九五三年《林黛》,是影星林黛初露頭角時,訪謁張大千而求張大千為她畫的肖像,這件作品是此次展覽中尺幅最小的,三四乘以三○公分,但在九六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價格卻以勢如破竹的氣勢向上攀高,原因是來自台灣的兩位林姓藏家林木和、林百里都對此作品情有獨鍾,雖然其中一位才在電話中告訴另一位說:「那個手太醜...
」卻絲毫沒有打退堂鼓的意思,繼續向上加碼,只見價格愈飄愈高,兩位林姓藏家互別苗頭,毫不退讓,若非兩位皆有英雄惜英雄的情懷,最終才在相互承讓中落幕,而此件作品則以高出低預估價近五倍的四八.二萬港幣成交。
李秋君、黃君璧舊藏均將現身
這次「張大千書畫珍藏展」中,大部份的作品原先都是張大千送給至交故舊,如李秋君──《贈李秋君山水書畫扇》、李祖萊夫人德英──《哈巴狗》、張目寒──《廬山高》【右圖】、《蜀山秦樹圖卷》、黃君璧──《青城山秋色》、《松涼夏健人》、嚴家淦──《春雲曉靄》等。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作品無論往畫面意境或筆墨技法上均有高超的表現,陳筱君表示,張大千是個有情有義的人,這些作品和一般應酬之作就是不一樣,由此也可以窺探出藝術家投注在藝術表現時也是有私心的。
張大千與李秋君兩人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最為後人津津樂道,而從張大千對李秋君的「授權」可以代替張大千代收門生,以及張大千所贈與李秋君作品的質量來看,張大千對李秋君的敬重早已跳脫人世間的男女情愛,是一種高尚的情懷。此次展出的一套十二把山水書畫成扇,完成於一九三九年,輾轉流傳數十年後,狀況依然良好且保存完整,最早出現在香港集古齋,被香港藏家購得,這位藏家視若珍寶,不肯輕易示人,所以書畫界一直苦無機會一探究竟,隨後藏家移民溫哥華,經友人居中遊說,陳筱君在今年初才得以在香港一飽眼福,而順利為台灣林姓藏家購得此套珍品。
渡海三家,張大千與黃君璧的情誼從他們在大陸相識相知的時候算起,幾乎長達一甲子,這次書畫展中,也有四件是出自黃君璧白雲堂的舊藏。張大千與黃君璧都有收藏古字畫的癖好,而且都以臨摹古畫成名,黃君璧擅長模仿石谿,早期張大千便不斷說:「畫石谿,絕對畫不過黃君璧。」此次這張作於一九四一年仿石谿筆法的《青城山秋色》,是張大千以其個人獨特風格再加上過人臨摹功力的重新詮釋,也是張、黃兩人私交情誼的表露,這件作品目前為收藏家許宗煒所有。
另一位與張大千交情匪淺的張目寒,在張大千羈旅海外廿多年期間,台灣所有大小事務,全由張目寒代為處理連絡,是張大千相當信賴的朋友。在張大千贈與張目寒《廬山高》的題識上,張大千以相當自信的口吻寫道「歐陽公嘗自稱其廬山高,今人莫能為,;唯吾能知此幅,;因書以寄吾二一弟目寒,目寒知吾畫最深...」由此可見兩人彌足深厚的情誼。另一件精品《蜀山秦樹》【下圖】長卷以及給張目寒夫人紫虹《波斯玉眼雪狸圖》【左圖】也都是此次展覽時可見的精釆之作。
除了有設色工筆精品《波斯貓》外,《哈巴狗》則是張大千贈給李秋君七弟李祖萊夫人德英的作品,陳筱君說:「這是唯一看過大千在這類題材上加上潑彩的。」這件畫在日本金箔卡紙上,饒富寫生趣味的《哈巴狗》,流動的潑彩活化了觀者的視覺,難怪在九五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是各方矚目爭相追逐的焦點,在來自台灣、香港及國外藏家場內、場外競標之下,以高出低預估價二.八倍的七○.二萬港幣拍出。
其它還有前中央通訊社社長黃天才提供《自畫像》、《四小斗方》、黃君璧女弟子張福英提供《仕女》、嚴雋泰提供《潑墨山水》、《春雲曉靄》、旅美藏家鄧仕勳提供《出岫圖》、鄭姓外商銀行家提供《竹園精舍》、曾國和提供《青綠山水》等,均可提供書畫愛好者一覽張大千早、中、晚期藝術歷程的各類面貌。
溥心畬展品著重文學趣昧
洛神圖
至於十一月五日起舉辦的「溥心畬書畫珍藏展」,共有林木和、黃志文、林偉杰、王澄清、張福英等藏家提供卅二件作品,陳筱君指出此次展覽挑選作品的重點,著重於溥心畬極富文學趣味的詩文山水畫,題材則涵蓋馬、錶、花鳥、人物和山水等。
溥心畬善於將不同山水構圖剪輯,拼湊完成一長卷,此次展出的《秋山無盡圖》手卷》《青綠山水》手卷,溥心畬在尺幅如膠卷高度僅三一公分的長卷上,便極盡能事的表現山水層次分明、無限空靈之秀雅氣質,適切印證了黃君璧對溥心畬的描述:「越是工細的越好,越是小幅的越好。﹂此外,搏心畬的松樹更是巧妙結合詩、書、畫三絕,往往是求畫者心之嚮往的題材,此次展出三四乘以七七八公分的《千歲盤老龍卷》,溥心畬將平日特重松的凌雲之志、蛟龍之姿及堅貞之節,藉由人格化的傳神移性重現在畫面上,此件作品目前為林木和收藏。
溥心畬也有輕鬆天真的一面,從他創作許多戲筆晝,就可以感受到他想像力之豐富。在原為吳峰彰舊藏的《太平廣記故事冊》(十八開)中,溥心畬畫中有話的諷世警世題款,頗值得令人玩味再三;另外,晝捉妖怪的《鍾馗》、《降福鍾馗》及《洛神圖》等,也展現溥心畬幽默之餘亦有詩意的妙境,都是羲之堂此次刻意安排的絕妙主題。
此次展覽中曾出現在拍賣會上的溥心畬《江千秋靄圖》,在九八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出現時,同時登場的還有張大千《黃河舊遊》,巧的是這一對杖頭小卷同為一九三五年,為張學良軍需處處長沈百茀所繪,不僅尺幅相同、複工相同,且溥、張二人互為對方提引首,能同時出現在同一場拍賣場上,真的十分難得,不過,標號一前一後,學問可就大了。
鍾馗
拍賣公司看準了藏家若要收藏,勢必兩張一併收藏才完整的心態,便決定逆向操作,先拍溥心畬的《江千秋靄圖》,果然拍賣一開始,藏家便展現勢在必得的決心,《江千秋靄圖》的價格一路扶搖而上,在一陣互不相讓的追逐中硬是將價格搶高,最後《江千秋靄圖》以高於低預估價近七倍的一三一九.五萬港幣成交,隨後拍賈的張大千《黃河舊遊》,則因為未能標得溥心畬的藏家已提不起興致,終場則以高於低預估價三倍之多的一二三萬港幣成交,創下歷年同一拍賣場次中,溥心畬成交價格高過張大千的記錄,這次可以說拍賣公司的策略成功,是最大嬴家,目前這兩件作品為林百里收藏。
此次溥心畬書畫展中,也有數件來自黃君璧白雲堂的收藏,如《細筆山水》、《柳塘泛舟》、《策騫吟詩》、《硃筆鍾馗》,原本這幾件作品在國泰美術館展出之後,國泰美術館要收購,後來卻因價格沒談成,僅僅著錄在國泰美術館出版的〈白雲堂藏畫〉。
陳筱君認為溥心畬的作品比較清雅、書卷味、文人畫的氣息比較濃,而且愈是小品愈是質精,與色彩炫麗、奔放渲染的張大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迥異的藝術路線延展了此次展覽的豐富性。陳筱君期待羲之堂在邁向新一年度時,能夠展現的是更具實力的優質策展能力。